2008年4月7日星期一

巴生及吉隆坡靜思書軒心靈講座 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通道

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,望著甜潤粉嫩的小寶貝酣睡在懷裏;無論哭或笑,牽動著為人父母的心。奈何孩子長大後,父母卻怎麼也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。

二OO七年十一月十七及十八日晚間,從事親子教育三十年的才能幼兒園執行長許秀華博士,分別受邀到巴生和吉隆坡靜思書軒分享親子關係“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通道”。

◎ 親子共讀聚親情

手牽手、心連心,天下父母都希望與兒女心心相印。但孩子邁入青春期,父母覺得孩子像顆不定時的炸彈,總愛向他們發脾氣、鬧口角。

“其實他們只想表達自己長大了,但又渴望被呵護。”許博士解釋,課業上的壓力、生理上的轉變、異性關係的嚮往及自我肯定的疑問,都會讓邁入青春期的孩子感到無所適從。

但,往往父母和兒女彼此無法理解,最後兒女被冠上“不孝”的罪名;因為沒有父母可以忍受老愛跟自己唱反調的孩子。

“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學習。”許博士希望父母放開心胸來親子共讀,這將幫忙父母隨時隨地跟孩子一同增進“愛的存款”。

她說:“親子共讀,並非只為講睡前小故事,而是要引導孩子進入故事當中,激發他們的想像力;以不流於說教的形式及權威性的發言,鼓勵孩子與父母一起論述情節、交換心得,再從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及價值觀。”

許博士舉例,家中老二性情急,脾氣佷倔強。有次在閱讀《環遊世界八十天》時,他向孩子們提問:“書中主人翁遲了兩分鐘,趕不上火車,該怎麼辦呢?”那時老大即刻就提議:“就走另一條路吧,或者是搭船也行呀!”她籍機提醒老二,要懂得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的應變道理。

有人問:“幾歲適合開始親子共讀?”

許博士回答:“從孩子的反應,父母就可以知道何時可以跟孩子來親子共讀了。”她洋溢著幸福的口吻說,自己兩歲的寶貝孫子還在牙牙學語,不過當她讀到故事裡頭的小豬洗完手不關水時,小寶貝就會咿咿唔唔地皺起眉頭,直到讀起水已經被關上時,他就會咯咯地笑開了。大人們從中就能觀察幼兒們的腦力和心智成長。

◎ 孩子成長的足跡

從孩子逐年成長間,在書籍選擇上,也會透露孩子的性向和興趣。許博士笑著說:“我家老大從小愛看機械的書籍,逛書店時愛找有關飛機的書,長大後果然選擇念機械工程系。”

當孩子從漫畫到愛情小說,再逐個淘汰,變成商業資訊時;一路在陪伴的父母,也會覺察孩子已慢慢長大了。

“孩子成長後,這時候就輪到他們挑書給父母看了。”許博士欣慰地分享。這些年,遠隔重洋的孩子們,會尋找一些好文章來跟她“網絡共讀”,然後大家分享、彼此交心及關懷。

現場聽眾問道:“孩子不愛閱讀,但有其他藝術和運動的興趣,那父母該如何貼近孩子的心?”

許博士回答:“親子共讀”並不限於書本,戲劇、新聞或共赴一場講座也算是“親子共讀”。她曾經跟青春期的孩子們,討論愛情劇中女主角的性格及劇情,讓孩子思考該如何去選擇終生伴侶。總之父母陪伴孩子,投其所好,再引導孩子從中養成好習慣。

有另一聽眾再問:“該如何選擇親子共讀的好書?”

許博士答:“圖文想像空間較大,能投射自我的彩繪本或書籍,都可以助長孩子的觀察力和內省能力。選擇有趣的寓言故事與孩子分享,讓孩子樂在其中,就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。”

“我工作佷忙,但還是會抽空陪伴孩子。”愛心媽媽徐雅春有感而發,身為現代職業女性要兼顧事業、家庭,像一根蠟燭兩頭燒。今晚與孩子結伴出席,想多了解正值青春期的大兒子及學習溝通,也希望孩子體會媽媽的心。

“今晚的主題,將會是我們親子一個要討論的話題。”另一個愛心媽媽曾麗春歡喜地說,曾經接觸過許秀華博士談的親子閱讀及溝通,今晚再和孩子盧勁輝來聽講座,就像赴一場“親子共讀”。

孩子像一顆菩提子,父母的愛就像陽光、空氣及雨露,讓菩提子順利萌芽。開放式的“親子共讀”溝通則像為每一株幼苗施肥、拔草和除蟲,菩提子才能長成菩提林中茁壯挺拔的大樹。

没有评论: